收到人民文学出书社刚出书的《柏杨版资治通鉴》第一册“战国时代 秦并六国”,与原版《资治通鉴》对照阅读,让这个疫情刚刚缓解百花争奇斗艳的四月有了一些史学的深邃。人文社选择三十六名读者随机邮寄36册《柏杨版资治通鉴》写书评,36篇书评涉及差别历史时期,并出自36名差别的读者之手,完成后相互交流学习,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在我看来,柏杨是一位传奇作家,曾就读于国民党在武汉设立的蒋家明日系大本营“青干班”(三民主义青年团事情人员训练班),却恒久以来遭受国民党打压,甚至在国民党的牢狱中羁系多年。从大陆到台湾,柏杨先后有过五次婚姻,没有拿到过任何正式文凭,却著作等身,小说、历史、杂文,三种体裁三个阶段均成就颇丰。
1968年因翻译美国连环画《鼎力大举水手》被指“挑拨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情感,攻击最高向导中心……”而被捕入狱,又由死刑改判为12年有期徒刑,正是在此期间,他翻烂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完成了《中国人史纲》及《中国历史年表》的书写,成为一名历史学家。柏杨也是在大陆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台湾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貌寝的中国人》与《中国人史纲》都在大陆一版再版,引起广泛讨论。《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计二百九十四卷,考证纪录了从三家分晋到宋朝建设前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与汉朝司马迁所著《史记》并称“史学双壁”。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所在,无论何等茂盛的枝叶绵延,都是从历史的根脉中逐步发育而来的。重读历史就是不停提醒自己从何而来,知来处并从时间长河的历史脉络中寻找生长与前进的指示,方可晓去向。
正如柏杨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说“不细读《资治通鉴》,要想相识中国,相识中国人,相识中国政治,以及展望中国前途,基础不行能”。我所拿到的第一册时间跨度较大,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到公元前211年秦统一六国威加海内,近二百年历史,当是36册《柏杨版资治通鉴》中时间跨度最大的一册。
这二百年是“礼崩乐坏”的二百年,是诸侯混战的二百年,也是百家争鸣的二百年。这二百年完成了从封建制度到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转变,这二百年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名家……种种思想空前生长,相互碰撞,成为中华民族找寻自己文化泉源的重要依据。可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人说话写作都以现代汉语,即白话文为主,一般读者阅读昔人所著史书存在较大障碍,所以柏杨先生历时十年泯灭庞大心血将《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译成现代白话文,为宽大普通读者阅读历史提供了极大利便,为推广和普及历史著作做出了极大孝敬。
更为难得的是柏杨先生并不是简朴地翻译司马光原作,而是以现代史学研究结果为基础举行合理意译。且柏杨先生借古已有之的史书编纂者表达自己史学看法的“史论”法,不仅在译文中间注有部门议论,还加入“柏杨曰”,以现代民主、法制、人权、自由的思想体系解读评说历史事件,语言诙谐辛辣,嬉笑怒骂,深刻揭破了专制制度的本质与儒家思想的伪善。许多司马光其时囿于思想的局限性无法看清,或者因讳不敢言说的看法,柏杨都一针见血地展现出来。
“柏杨曰”作为一种史论,既能紧绕《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事件,又不拘泥于司马光的历史看法,以古论今,虽是一家之言,却也是一种很不错的今世翻译古代史学著作的实验。所以,我们普通读者阅读《柏杨版资治通鉴》至少同时在接受四个方面的信息。
一是可以相识从战国初期到宋朝建设之月朔千三百多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司马光其时的团队有过一次较为详细的考证,但尚有错漏之处,柏杨在翻译的同时联合司马光之后的历史研究修正了原文的错漏之处,使文本纪录更靠近历史真相。二是可以看到司马光的历史观以及他对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叙述,柏杨在翻译历程中保留并同时翻译了《资治通鉴》中“臣光言”“臣司马光言”等司马光自己的史论文字,我们可以借此相识宋朝人司马光的史学看法与意识形态。三是柏杨的历史观以及他对重要历史事件的叙述。
四是柏杨对司马光的评论以及评论所表达出的史学看法的叙述。柏杨歌颂《资治通鉴》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的同时,也拥有独立的思想,并不完全同意司马光的许多论点。司马光是典型的儒家学派,一心尊古,阻挡革新,在宋朝的政治斗争中作为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反抗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革新派,故而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他对变法革新讲实势求实利的商鞅、苏秦、张仪等人颇有微词了。而柏杨以现代民主人权的思想看待历史,所以说“(司马光)他有一种崇古的狂热,和一种维持现状的顽强。
他体贴权要群和大田主的利益,远凌驾体贴人民的利益”。他说“司马光最谨记的是孔丘的正名主义”。柏杨对三家分晋周王室分封三家之主为国君这一司马光认为大坏礼制引起周室衰微的历史事件的评论,以及他对公元前三百一十四年齐王趁燕国大乱之机攻入燕国后孟子对此事揭晓的一段言论的评论,更是可以看出他与司马光的历史观有着庞大的差异。
柏杨对孟子评价苏秦、张仪不是大丈夫的话也是举行了有力的反驳,指出孟子“正名”“正道”思想的纯理论性与不切实际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孟子惨败于实务性高级知识分子的原因,不行谓不精彩,而这种思想与我最喜欢的历史小说《大秦帝国》中孙皓晖借张仪之口反驳孟子的一段叙述异曲同工。除了全面的翻译与奇特的史学看法,《柏杨版资治通鉴》另有许多用心之处。最主要的,第一是绘制的大量舆图,不仅有其时的国界及行军门路,还同时标有在今世中国舆图中的位置,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知道事件发生的所在。
第二是书中所有地名后都备注今地名,因为中国数千年文明王朝更替许多地方也前后数次更名,许多都会原址也早已不在现在都会的位置,所以这种古地名后标注今地名的方法是极好的。第三是所有年月均用公元纪年,因为中国古代经常同时存在好几个王朝,各自有各自的年号,或者同一年同一王朝数次更换年号,如果根据年号纪年将很是杂乱,柏杨统一接纳公元纪年使得时间线清晰清朗。固然,就我小我私家的阅读体验来说,《柏杨版资治通鉴》尚有一些可以革新之处,虽瑕不掩瑜,但也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所有古官名全部译为现代官名似乎不妥,许多古官职名称在现代官员体制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官称,翻译出来并不恰当,好比将“医生”译为“国务官”,将“司寇”译为“国家宁静部长”,……小我私家以为官职名称保持原文旧称而在备注中注明其职务与职责可能更好。其次,许多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表达凝练典雅,没须要一定要翻译成白话文,显得俗而冗长。再者,偶有翻译后语义与原文纷歧致的,似乎为错译,好比“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倒霉大矣”翻译为“仁义是最高最大的利益。
官员没有爱心,人民便无法过平安日子,人民没有道义,则大家崇尚诈骗,就成了最大的倒霉”与原文语义不合。再好比苏秦游说楚国合纵抗秦时有一句“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翻译为“楚强则秦弱,秦弱则楚强”,将上下两句相反的语义翻译成了同一意思。
虽然《柏杨版资治通鉴》不是很完美,但相比力于大多数出书社匆匆成书把关不严的古代历史名著翻译本,文学素养高,看法独到,是普通读者阅读历史著作的最佳选本,作为众多古文基础不够扎实的普通读者中的一员,真心谢谢柏杨先生为此支付的庞大心血,谢谢出书社会选择这样一部数千万字的作品细心校准、排版、印刷、刊行,推动史学普及。2020年4月15日曹文学。
本文关键词:亚慱体育官网首页,《,柏杨版资治通鉴,》,古代,史书,的,现代
本文来源:亚慱体育app在线下载-www.lqgapp.com